“小额贷款 哪个银行好”,这个问题,我见得太多了。总以为这就像选个靠谱超市买菜一样,随便挑挑就能买到最新鲜、最划算的。其实不然,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背后门道多着呢,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好”,和银行提供的“好”,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先别急着点名,咱得捋清楚。银行的“好”,往往体现在它的风控严、利率相对稳定、还款方式灵活,并且有实体网点,感觉更踏实。比如,一些国有大行,像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它们的小额贷款产品,通常门槛不低,对个人征信、流水要求比较高,但一旦批下来,利率确实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平台要低,还款也相对规范。
可问题来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尤其是一些刚起步的小微企业主,或者手头有点急缺资金的个人,征信可能不是完美无瑕,流水也不够漂亮。这时候,银行的“好”就变成了“高门槛”,让我们望而却步。我们想要的“好”,其实是“门槛低一点,速度快一点,能解决燃眉之急”。
我记得前两年,有个客户,小生意做得挺好,但遇到一个周转不开的档口,急需一笔十几万的资金。他名下有房有车,但就是流水稍微有点波动,想着找银行贷款,结果去了几家大行,都因为流水不够“稳定”,给拒了。最后,他没办法,找了某个民间金融机构,虽然利率高了点,但速度快,很快就拿到了钱。这说明,银行的“好”不一定是你当下最需要的“好”。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推“普惠金融”,说白了,就是要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能获得金融服务。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很多银行也在积极推出自己的小额贷款产品,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它们在这方面的动作更大。比如,招商银行的“闪电贷”,平安银行的“e家金”,这些产品,就是在尝试降低门槛,提高审批效率。
“闪电贷”这类产品,通常是基于客户在银行的过往交易记录、存款、理财情况来评估的,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抵押,纯信用就能贷。对一些在招行有多年良好储蓄或理财习惯的客户来说,确实方便不少。但我接触到的情况是,即便如此,它对客户的综合评分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最高额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可能在某家银行有信用卡,并且还款记录良好,那么这家银行根据你的用卡情况,可能会给你一个比较高的消费信贷额度,这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小额贷款。但这种通常是为了消费,而不是纯粹的经营周转,用途上会有一些限制。
所以,回到“小额贷款 哪个银行好”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别光看“谁家利率低”,而是先问问自己:
第一,你的用途是什么?是个人消费,还是经营周转?如果是经营周转,对资金的到账速度和额度有没特别要求?
第二,你的个人征信和流水情况怎么样?如果非常干净,流水稳定,那大银行的传统抵押或信用贷款,或者股份制银行的信用贷,都可以考虑。如果不是那么完美,可能就需要看看那些对征信要求相对宽松,但可能利率会高一些的银行产品,或者是一些电商平台合作的贷款。
第三,你对还款方式有什么偏好?是等额本息,还是随借随还?有些银行的产品,比如农行的“农e贷”,就可以做到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用多少算多少,这对于资金周转灵活但又不确定具体使用量的情况,会比较划算。
在我从业的这些年里,见过不少因为不了解情况,踩坑的例子。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被一些“秒批”、“无抵押”的宣传吸引,结果一问,利率高得离谱,或者隐藏着各种手续费。还有的,虽然是银行的渠道,但可能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操作,中介层层加价,最后到手的钱,实际年化利率可能已经超过了36%的红线。
还有一种误区是,觉得所有银行的小额贷款产品都一样。其实,不同银行,特别是不同类型的银行,它们的侧重点和风险偏好都不同。国有的,稳健但可能慢;股份制的,灵活但可能看重数据;城商行、农商行,可能会更贴近本地的客户群体,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或企业,它们反倒可能提供更合适的产品。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客户,他是在某个城市做生意的,当地的一家城商行,因为跟他有长期的业务往来,对他公司经营情况也熟悉,就给他批了一个额度不小的经营性小额贷款,利率也比他在网上看到的某些“名气大”的银行产品还要优惠。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有时候,离你最近、最熟悉的银行,反而可能是最适合你的。
所以,与其问“小额贷款 哪个银行好”,不如先问问自己,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你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是追求稳定、低利率,且征信和流水都没毛病,不妨优先考虑国有大行或者一些资质老牌的股份制银行。如果你是刚起步,流水不是特别稳定,但有良好的还款意愿和一定的资产,可以看看股份制银行或者一些地方性银行的信用贷款或保证贷款。
最重要的,永远是“货比三家”,并且要仔细阅读合同,了解清楚利率、还款方式、是否有额外费用等所有细节。银行的小额贷款,门槛高低、利率高低,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那个“刚好适合你”的。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