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最少买多少?”这问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是10块钱起吗?没错,从门槛上来说,很多场内基金、场外基金的申购起点确实非常低,几十块、一百块的都有。但问题是,光知道起点,对咱们真想做好投资,真的够用吗?我觉得,这得从另一个角度看,否则很容易跑偏。
说实话,我刚入行那会儿,也是被这个“最低10块钱”给忽悠了。觉得门槛这么低,随便就能玩。结果呢?买了一堆零碎的基金,每天盯着净值涨跌,心惊胆战的,赚得那点钱,可能还不够我买杯咖啡。关键是,这种操作,根本谈不上“投资”,更像是“试水”,而且还是那种试着试着就沉没的试水。
我发现,很多朋友问这个问题,其实是想知道,我拿多少钱,才能开始“认真”地投资,才能看到点像样的回报。他们可能已经接触了“定投”的概念,但具体到“多少钱”,就卡住了。这背后,其实是对投资回报、成本、风险的初步认知,只是还没理清楚。
所以,与其纠结那10块钱和100块钱的区别,不如想想,你投入的这些钱,能不能承受波动,能不能覆盖掉一些隐形成本,比如你花在研究上的时间,还有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费用。如果投入太少,这点钱的波动,你根本感觉不到,更别说赚钱了。
咱们实话实说,如果你是想通过基金投资来“积累财富”,那么10块、100块可能真的只是个象征意义。我见过不少人,一开始就定投个100块,结果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因为感觉“没什么动静”。这也不能怪他们,人都是视觉化的动物,钱少了,账户里那点数字的变化,很难提起兴趣。
我记得我刚开始带新人时,都会跟他们聊这个。我会问他们:“你一个月能攒多少钱,打算拿来投资?”。如果一个人月收入不高,能省下1000块来投资,我觉得这就很了不起了。而如果他月收入很高,却说“我只能投50块”,那问题就不是“基金最少买多少”,而是“他到底想不想投资”。
更实际一点,如果你选择了场内交易的ETF,或者一些需要频繁交易的品种,那么即使是1000块,也可能在几次买卖下来,就被手续费、冲击成本给“磨”得差不多了。虽然现在很多券商费率很低,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从“我银行卡里有多少钱,可以买多少”到“我应该投入多少钱,才能让这笔钱有效地为我工作”。这需要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包括你的收入、支出、储蓄能力,还有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每月只能拿出500块。那么,500块就是他“最少”也“最值得”投入的金额。他可以把这500块定投在一些风格比较稳健的指数基金上。而一个有稳定高收入的白领,如果他每月能拿出5000块,那么他考虑的就不是“最少”,而是“如何分配这5000块,才能达到最优的风险收益比”。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基金最少买多少”的答案,都集中在“申购起点”。但实际上,很多基金公司对“最低持有”也有要求,比如最低持有1000份。如果你买的基金净值是1.5元,那么你至少要买1500元。虽然这个门槛也低,但也是一个现实的考虑。
我观察过不少成功的投资者,他们开始的时候,也未必是“大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投入的金额,一定是他们“能承受一定波动,且愿意长期坚持”的金额。这个金额,对不同的人来说,差别可能很大。
打个比方,如果你选的是一只波动比较大的股票型基金,如果你一次只投100块,它的涨跌幅你可能根本就看不见。但如果你投了1万块,每天涨0.5%就是50块,跌0.5%就是50块,这就能直观地感受到“钱在动”了。这种感觉,对于坚持下去很重要。
而且,别忘了,大部分基金都是有申购费和赎回费的。虽然现在很多平台都有费率优惠,但如果你频繁操作,或者金额太小,这些费用加起来,可能会侵蚀掉你大部分的潜在收益。所以,在考虑“最少买多少”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买多少可以比较划算地持有”。
我以前有个客户,他坚持“买入就100块”,原因是“这样风险最低”。结果,他持有了几十只基金,每只都差不多100块。几年下来,他找我,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什么,也不知道哪只是赚了,哪只是亏了。因为钱太散了,而且金额太小,根本没法做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后来我跟他聊,我说:“你与其分散买这几十只,不如集中精力,选2-3只你真正看好、了解的基金,把你的100块变成1000块,或者2000块。这样,你至少能记住它们,关注它们,甚至在它们出现大幅下跌时,敢于加仓。”
还有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基金最少买多少”,很容易陷入一种“捡便宜”的心态。觉得“我花最少的钱,就能开始投资了”。但真正的投资,往往需要的是“耐心”和“持续的投入”,而不是“最少的参与”。
回到最初的问题,“基金最少买多少?”我的看法是,这个“最少”,不是指申购门槛,而是指“你内心认为,能让你感觉到“在做投资”,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关注的那个金额”。
对于刚接触投资的人,我建议可以从1000块或者2000块开始。这个金额,虽然不算大,但足以让你体验到基金净值的波动,体验到定投带来的复利效应,同时也能让你开始关注基金的运作和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个金额,往往是你愿意“咬牙坚持”下去,而不是“玩玩看”就放弃的那个起点。
别忘了,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金额,然后持之以恒,远比纠结于那点“最少”的门槛要重要得多。如果你真的想做好,就从一个你认真对待的金额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