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除权价,那些细枝末节的讲究

期货交易 (5) 19小时前

如何计算除权价,那些细枝末节的讲究_https://www.zcsm.com.cn_期货交易_第1张

在股票市场里,一提到如何计算除权价,很多人脑子里立刻会蹦出个公式,好像那就是一套死板的数学题。其实吧,真不是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遇到的情况比书本上要复杂得多,里面的门道,得是真刀真枪干过的人才能体会一二。

刨根问底:为啥要算除权价?

想明白如何计算除权价,咱们得先弄清楚它到底是干啥的。说白了,股票分红派息,公司要给股东发钱发股票,这肯定会影响到股价嘛。比如,一股10块钱的股票,分了1块钱现金,那理论上,它第二天就应该变成9块钱了,因为你手里这股,已经“值”少了一块钱了。除权价,就是刨掉这些权益之后,第二天股价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方便咱们投资者对比和交易。

但这里面有个点,很多人会忽略:不是所有分红都叫“除权”。公司可能只是简单的现金分红,也可能是送股,或者配股。这几种情况,算出来的除权价,方法上会有点细微的差别。尤其是配股,因为它涉及到股东额外掏钱买新股,这事儿就更复杂点,计算起来得把配股的价格也考虑进去。

更别提还有那些送股和转增股本一起进行的,或者公司在特殊时期,比如业绩爆发或者不太好的时候,推出的不同寻常的分红方案。这些变化,都让如何计算除权价这件事,从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变成了一个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的问题。

现金分红:最基础的场景

最常见也最好理解的,就是单纯的现金分红。这就像你手里拿了张10块钱的纸,然后商家把1块钱收走了,那剩下的9块钱,就是你手里那张纸现在“实际”的价值。在股票市场里,如果一只股票,一股给了0.5元现金红利,那么它的除权价,就是昨天收盘价减去0.5元。比如,昨天收盘是20元,那除权价就是19.5元。

这只是个最基础的逻辑。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小盘股,突然宣布了一个非常慷慨的现金分红,当时市场上很多人都觉得是利好,第二天股价直接高开。但如果你不按规矩算好除权价,你看那个高开的数字,可能会觉得,这股价涨了多少啊,结果仔细一算,发现不过是把分掉的现金红利“补”了回来,实际涨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惊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分红的同时,股价本身也有波动。比如,昨天收盘是20元,公司宣布每股派0.5元现金,但因为市场消息,今天开盘前,大家普遍预期这股会低开。那就算出19.5元的除权价,它今天开盘价可能还会低于19.5元。这种时候,光盯着除权价本身,可能就有点误导了,得结合当天的市场情绪和消息面一起看。

送股与转增股本:股数的变化

送股和转增股本,说白了就是公司把你本来拥有的那部分“纸”,撕成几半,让你手里多了很多“小纸片”。比如,10送5,就是你本来有10股,现在公司送你5股,总共就有15股了。但这15股,加起来的总价值,应该是等于你原来10股在分红前的总价值。

所以,如何计算除权价这里,就不是简单地减去一个数字了,而是要考虑股数的增加。举个例子,一只股票昨天收盘价是30元,公司宣布10送5。那么,你原来10股的总价值是300元。分红后,你就有15股,这15股的总价值理论上还是300元。所以,新的每股价格,也就是除权价,就是300元除以15股,等于20元。

我见过有些散户,看到10送5,就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股价肯定能涨。但如果分完后,算出来的除权价是20元,而前一天收盘是30元,那其实股价是“跌”了10块钱。这种“跌”,是刨去了股本扩张带来的价值稀释。如果你不理解这个,看到股价从30元跌到20元,可能会吓一跳,以为是什么大跌,其实是正常的除权除息。

而且,送股和转增股本,虽然在计算上逻辑是一样的,但公司动机上可能不太一样。转增股本很多时候是从资本公积里转,而送股是从未分配利润里转。不过,对咱们计算除权价来说,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股数多了,股价跟着按比例“缩水”。

配股:额外的考量

配股,这块就比较棘手了。配股意味着老股东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一个固定的价格去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这个“固定价格”,就是算除权价时必须考虑进去的关键因素。比如,一只股票昨天收盘价是20元,公司宣布10配5,配股价是15元。这意味着,你每持有10股,可以花15元买5股新股。

计算如何计算除权价,就得把“配股”这件事的“成本”和“股数增加”一块算进去。一个比较常见的计算方法是:(除权除息前的总市值 + 配股募集资金总额) / (除权除息前的总股本 + 本次配股增加的股本)。

具体到刚才那个例子,假设你本来有1000股,昨天收盘价20元,总市值就是20000元。按照10配5,你可以配500股,配股价15元,需要花500 15 = 7500元。那么,除权后的总股本就变成了1000 + 500 = 1500股。总市值理论上就是20000 + 7500 = 27500元。所以,除权价就是27500 / 1500 = 18.33元。

这种配股的计算,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如果你没搞清楚是“送”股还是“配”股,或者把配股价给弄混了。我之前就遇到过新手朋友,看到配股,就觉得是免费送股,结果算出来的除权价跟实际差了十万八千里。要记住,配股是需要股东自己掏钱的,所以它会增加公司的总市值,但股价折算下来,会比单纯的送股或现金分红后,要“跌”得少一些,甚至有时候在配股方案的吸引力下,除权后的股价还能继续走强。

另外,很多时候公司不止一种分红方式。比如,现金分红又伴随送股,或者送股又伴随配股。这时候,计算起来就是层层叠加,一个一个环节去处理。比如,先处理现金分红,得出第一个除权价,然后再用这个新价格和送股比例,去算送股后的价格,最后再把配股的因素加进去。这种叠加计算,稍微一个环节出错,结果就全错了,所以做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最好能对照着券商提供的数据反复核对。

实际操作中的“小插曲”

即便掌握了如何计算除权价的基本方法,实际交易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小插曲”。比如,某些公司为了照顾散户,可能会设置一个比较小的参与门槛,或者分红方案很复杂。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股票在除权除息日当天,股价表现得并不像计算出的除权价那样“稳定”。这可能跟市场当天的整体情绪、其他突发消息,甚至是主力资金的操作手法有关。

我个人习惯,在看如何计算除权价的时候,不会完全依赖于自己手算。很多时候,我会参考券商软件里提供的除权除息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比较权威,而且包含了各种复杂情况的处理。但是,了解计算方法本身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帮助你理解为什么股价会那样变动,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数字走。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填权”和“贴权”。一个股票在除权除息之后,如果市场普遍看好,第二天股价可能就会涨到除权价以上,甚至超过除权前的价格,这叫“填权”。反之,如果市场不买账,股价持续低迷,低于除权价,就叫“贴权”。理解了如何计算除权价,也就为我们判断后续的填权贴权行情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如何计算除权价,虽然有理论公式,但实际操作中,细节非常多,而且需要结合具体公司的分红派息方案以及当时的市场情况去理解。别把这事儿想得太简单,多看多算,自然就能体会其中的门道了。


Warning: realpath():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cj001.lansai.wang/wp-content/uploads)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www.zcsm.com.cn/:/tmp/) in /www/wwwroot/www.zcsm.com.cn/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