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购有延迟?从业者聊聊那些我们遇到的坑

期货百科 (4) 14小时前

为什么内购有延迟?从业者聊聊那些我们遇到的坑_https://www.zcsm.com.cn_期货百科_第1张

“为什么我的内购会有延迟?”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开发者,尤其是刚起步的朋友,都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抓耳挠腮地问出来。这背后涉及的,可远不止简单的网络问题,而是牵扯到支付流程、服务端校验、甚至用户设备环境的一系列复杂环节。

支付链路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支付链路说起。用户在游戏里点了“购买”,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流程,就像一串多米诺骨牌,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岔子,都可能导致延迟,甚至失败。比如,用户支付成功了,钱从他银行卡扣了,但是这个信息需要通过支付渠道(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再传到苹果或安卓的应用商店,最后应用商店再把订单信息推送给我们后端服务器。这中间任何一个节点,无论是支付渠道的拥堵、支付渠道和应用商店的接口通信不稳定,还是应用商店推送消息的延迟,都有可能让用户感觉“我的东西怎么还没到?”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遇到这种用户反馈。比如,一个用户在某个下午说,他半小时前买的东西还没到账。我们查日志,发现应用商店那边就只显示“待处理”,根本没给我们推送订单。这种时候,我们也只能是让用户耐心等待,或者联系应用商店的客服,但说实话,那效率也是够呛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优化我们自己的服务器接收和处理订单的响应速度。

而且,别忘了还有“支付渠道”这个大头。不同的支付渠道,它们的稳定性、响应速度都有差异。我们接入的支付渠道越多,就越容易遇到这样那种小概率的延迟事件。我们做过的项目里,曾经为了覆盖更多用户,接入了好几个第三方支付SDK,结果就是,在调试和维护的时候,简直是头大。每一个渠道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和可能出现的“毛病”。

服务器端校验的“时间差”

好,假设支付渠道和应用商店的通信是顺畅的,订单信息也成功推送到我们的服务器了。这还没完。为了防止作弊,我们自己的服务器还需要对这个订单进行二次校验。很多时候,这个校验并不是实时的,比如,我们会定期去轮询应用商店的接口,确认这个订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个轮询的间隔,就直接决定了用户收到商品和支付成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我们团队之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一开始,我们以为只要应用商店把订单推送给我们,我们马上发货就行了。结果呢,有用户发现了漏洞,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伪造”应用商店的推送,或者利用一些旧的、已经失效的订单信息来刷道具。那段时间,真是头疼。后来,我们不得不增加了服务器端校验的逻辑,并且调整了轮询的频率。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虽然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但用户获得虚拟物品的延迟也相应增加了,因为我们需要等待轮询结果。这是一个典型的“安全与体验”的权衡。

而且,服务器本身的负载情况也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的服务器刚好在高峰期,正在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那么内购订单的处理优先级可能会被其他更紧急的任务(比如登录、数据加载)稍微往后放一放。虽然我们的设计都会考虑到订单处理的优先级,但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微小的延迟累加起来,用户感受到的延迟就会更加明显。我们有一次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在一次大型活动期间,服务器压力飙升,内购订单的处理就明显慢了半拍,收到不少用户的投诉。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信息不同步”

除了服务器端,客户端这边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同步的问题。有时候,用户支付成功了,服务器也已经处理好了,但是客户端因为网络问题、缓存问题,或者是因为客户端自己处理订单逻辑的Bug,没有及时更新UI,导致用户看到的还是“未购买”或者“购买中”的状态。

我记得有个项目,用户反馈说,他们明明已经成功购买了,但是游戏里的道具一直没有刷新。我们排查了好久,最后发现是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发货成功”指令后,负责更新UI的那个逻辑有个小Bug,没有及时触发。这种情况,用户就会感觉“为什么我付了钱,东西还没到?” 我们需要确保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信号后,能够及时、准确地更新游戏内的状态。

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用户可能因为网络波动,连续点击了多次购买按钮。即使第二次、第三次点击时,系统已经判断为“重复购买”或者“已购买”,但是客户端如果没能及时地拦截这些重复的请求,或者没能正确地处理重复的服务器响应,就可能给用户带来困惑,甚至误导用户认为内购有问题。

苹果和安卓商店的“审核与同步”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苹果和安卓的应用商店本身,在处理订单和同步信息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延迟。尤其是苹果,他们的支付系统和订单校验流程相对来说更加严格和封闭。有时候,我们能在后台看到支付成功,但苹果商店那边可能还没有完全同步完成,或者还在进行一些后台的安全校验。这种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种情况,用户在某个国家地区购买,支付渠道非常顺畅,我们也收到了苹果的订单推送,而且校验也通过了。但是,用户就是迟迟收不到商品。后来联系苹果支持,才知道是该地区苹果支付系统的某一个服务器节点出现了短暂的故障,导致订单信息同步延迟。这种完全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确实是开发者最头疼的。

对于安卓来说,情况会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安卓生态碎片化更严重,不同厂商、不同版本的系统,对应用商店的推送机制、后台服务都有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国内的安卓市场,应用商店的数量本身就很多,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支付和订单处理逻辑,这就给我们的测试和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有时候,我们只在一个市场测试通过了,换一个市场就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安全校验与“非实时”的权衡

说到底,为什么内购有延迟,很多时候是为了“安全”和“稳定”。我们不可能为了追求零延迟,而牺牲掉对作弊和盗刷的防范。一个设计不良的支付系统,一旦被恶意利用,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内购延迟带来的用户不满的好几倍。所以,在很多设计上,我们都会选择稍微牺牲一点即时性,来换取更高的安全性。

比如,我们通常不会直接信任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购买成功”的请求,而是必须依赖应用商店的服务器来确认。这就必然引入一个服务器到服务器的通信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不是零延迟的。我们还需要考虑重试机制、幂等性处理等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处理时间。

我们团队的经验是,与其追求那种“瞬间到账”的感觉,不如建立一个清晰、透明的流程。比如,在用户完成支付后,可以在界面上显示“正在处理中,请稍候”,并且提供一个订单查询的入口,让用户知道订单正在被处理,而不是凭空消失了。这样,即使真的有几秒钟,甚至几十秒钟的延迟,用户也能理解,不至于上来就抱怨。

总结: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为什么内购有延迟,背后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从用户点击购买的那一刻起,到虚拟物品真正出现在用户背包里,中间经历了无数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不畅,都可能被放大成用户眼中的“延迟”。作为开发者,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去梳理这些环节,优化每一个可能的瓶颈,并且在安全、效率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我们也在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教训。


Warning: realpath():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cj001.lansai.wang/wp-content/uploads)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www.zcsm.com.cn/:/tmp/) in /www/wwwroot/www.zcsm.com.cn/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