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什么比美元低?”这问题,问得好像挺简单的,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可多了。很多时候,大家拿着人民币去换美元,看到汇率上人民币总是“显得”弱势一些,就觉得是不是我们自己的货币不行了。其实,这更多是市场运作和两国经济基本面的一种体现,跟‘不行’两个字关系不大,更多是‘不一样’。
归根结底,汇率就是一种商品(货币)的价格,而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美元之所以在国际上普遍“比”人民币值钱,最直观的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对美元的需求远大于对人民币的需求。你想啊,国际贸易结算,很多大宗商品定价,甚至很多国家的储备货币,现在还是以美元为主。这就像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牌,大家都抢着要,自然定价就高一些。
再者,两国的经济体量、经济结构、利率政策、通货膨胀水平,甚至政治稳定性,都会影响这个供需关系。美国经济体量大,金融市场发达,美元在全球资本流动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而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猛,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还在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接触过一些客户,他们总想着“人民币升值”,但实际上,有时候人民币“低”一点,对出口企业反而是利好。因为用美元结算的出口商品,换算成人民币收入时,会因为汇率差显得更多。这种“低”,有时候也是一种战略上的考量。
美元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那就是“避险货币”。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把资金往美元资产上挪,因为美国国债、美元的流动性大家都信得过。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推升了美元的相对价值。
相对而言,人民币虽然越来越有国际影响力,但作为一种货币,它的“避险”属性还在发展和验证过程中。比如,前几年全球股市大幅波动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元往往是上涨的,而人民币的波动性相对更大一些。这并不是说人民币弱,而是说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和被赋予的信任度,跟美元还有差距。
我们公司在帮助一些国内企业“走出去”时,就经常会遇到汇率波动的问题。有时候,客户手里攥着一笔外币收入,等着人民币升值再换回来,结果市场风向一变,贬值了,利润就少了。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跟客户聊聊,人民币的波动性,以及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天然优势。
利率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越高,其货币的吸引力就越大,因为持有这种货币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往往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增加对美元的需求。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根据国内经济情况来调整,利率水平也会有自己的周期。
我见过一些情况,就是一些境外投资者,看中人民币资产,比如中国的国债或者股票,他们需要先用美元或其他货币去购买人民币。如果中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降低了利率,而美联储还在加息,那么资本流动的方向就可能发生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就会形成压力。
以前我们操作一些跨境资金转移的时候,特别需要关注两边的利率走势。很多客户会问,为什么我把钱从国内打出去,好像能换到的美元变少了,或者我收到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发现人民币变多了?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两国利率的变化,它直接影响了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短期波动,往往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如果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人民币会升值,那么大家可能会提前买入人民币,这本身就会推升人民币的汇率。反之亦然。
“预期”这东西,有点玄乎,但实实在在影响着汇率。比如,我们内部有个分析团队,他们会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央行表态、地缘政治事件等等,然后形成对未来汇率走势的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到我们给客户提供的交易建议,也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风险管理策略。
我记得有一次,某个国际大行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经济的悲观报告,虽然我们自己觉得这个报告的依据不充分,但市场情绪被带动了,短时间内就看到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波明显的贬值。这种时候,作为交易者,你就得快速判断,这是短期情绪宣泄,还是趋势性改变,然后做出相应的操作。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现在。中国一直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过程就是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会不断提升。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会有起伏,会有挑战。所以,当我们问“人民币为什么比美元低”的时候,更应该理解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两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互动的结果。
我们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跨境金融服务的机构,一直密切关注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贸易结算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虽然目前美元的地位依然稳固,但人民币的“朋友圈”正在扩大,这预示着未来的可能性。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