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什么落寞了?”这个问题,说实话,听过不止一次。尤其是在咱们这个行业里,但凡聊到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名字总是会被提及,但似乎总带着点“昔日辉煌”的感慨。这倒不是说洛阳没好东西,而是那种“一提起,大家就觉得未来可期、充满活力”的感觉,似乎不如其他几个一线或准一线城市那么强烈。是不是真的落寞了?我觉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落寞”了。
首先得承认,洛阳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式。作为十三朝古都,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那是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但到了现代,尤其改革开放之后,产业结构、地理位置、人才吸引力这些现代城市发展的“硬指标”,洛阳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你看,过去很多时候,一个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行政地位和战略位置。洛阳在历史上,连接中原与西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政治中心。可现在,经济的命脉更多地掌握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人才流动手里。洛阳虽然有重工业基础,比如洛阳重工、洛阳钼业这些响当当的企业,但这种传统优势,在新的经济浪潮下,能不能转化为持续的动力,是个大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去洛阳谈一个关于文旅产业升级的项目。当时有个当地的负责人就提到,他们觉得洛阳的优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怎么把这份底蕴“变现”,并且转化为现代人喜欢的体验,让他们有点迷茫。比如,龙门石窟、白马寺,这些都是顶级的IP,但游客来了,除了看,还能有什么深度互动?怎么让他们愿意停留更久,消费更多?这背后考验的是城市运营商的思路和能力。
谈到产业,洛阳确实有它的根基。比如,过去辉煌过的“洛阳模式”,或者说洛阳的工业体系,曾经养活了很多人,也贡献了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基础工业。但是,这种模式,或者说这种产业结构,到了今天,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一些重工业,环保压力大,技术迭代快,想要持续领先,投入是巨大的。
另外,人才问题,也是很多中西部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洛阳也不例外。优秀的年轻人,特别是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年轻人才,往往会被一线城市更优越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开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所吸引。这就像一个“虹吸效应”,把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本,给抽走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在洛阳工作的年轻工程师,他们不少人都跟我吐槽过,觉得在洛阳,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如南方沿海城市,职业天花板也比较明显。
有时候,我们去考察一个城市的活力,不仅看它有多少GDP,更要看它有多少“新”的活力在涌动。比如,有多少初创企业在冒头,有多少新兴产业在布局,有多少创新项目在落地。在这一点上,洛阳给人的感觉,可能没有那么“活跃”。这并不代表它没有努力,而是外部环境、城市基础,加上历史的惯性,使得这种转型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艰巨的努力。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喊“文旅融合”。洛阳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它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是“王炸”级别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有好的资源,未必能转化为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有时候会发现,一些围绕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做得比较“匠气”,就是说,停留在复刻历史、展示文物层面,缺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连接,也缺少那种能让人“共情”的情感设计。
我亲身经历过几次,就是去了洛阳,看了很多古迹,也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可能是那种“沉浸式”的体验,可能是那种把历史故事讲得鲜活有趣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有穿越剧的互动体验,可以让游客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到某个历史场景中,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通过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
我在一个南方城市,看到他们把一个老工业区改造,做成了一个艺术区和商业综合体,里面有很多独立设计师的店铺,还有各种主题的展览和演出。这种改造,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我觉得,洛阳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和尝试的空间很大。
所以,回到“洛阳为什么落寞了”这个问题,我觉得用“落寞”来形容,可能有点过于绝对。更准确地说,洛阳可能正处于一个“调整期”,一个从传统优势向现代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依然拥有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依然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也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在为它的未来努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不少。比如,怎么留住和吸引人才?怎么实现产业的有效升级?怎么把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探索和切实的行动。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城市在互联网、高科技、金融这些新兴领域里风生水起,而洛阳可能在这方面显得不那么突出。
我觉得,洛阳的未来,关键在于能否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真正地“讲好洛阳故事”。这个故事,既包括它辉煌的过去,也包括它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它需要有突破性的思维,比如,怎么利用好“古都”这个金字招牌,但又不仅仅依赖于此。是不是可以结合科技,比如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是不是可以吸引创意人才,打造一些新的文化IP?
洛阳其实不缺“底子”,缺的是“新”的思路和“新”的活力。当其他城市在争夺“风口”的时候,洛阳可能需要的是在它最擅长的领域里,找到那个“风口”,或者说是那个“突破口”。一旦找到了,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推进,那所谓的“落寞”感,自然会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生命力。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