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联电子:这家公司到底怎么样?听听从业者的真实看法

期货交易 (3) 3小时前

南京新联电子:这家公司到底怎么样?听听从业者的真实看法_https://www.zcsm.com.cn_期货交易_第1张

“南京新联电子怎么样?”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在电子行业打拼或者刚入行的小伙伴都搜过。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会闪过几个方面,毕竟这行水深水浅,看你怎么衡量。单纯看个名头,可能觉得就是个普通的电子产品代工厂,但要是你跟我一样,在这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再去看,感受就不一样了。我今天就趁着手头这点事告一段落,随便聊聊我接触到的南京新联电子,算是给后来人提个醒,或者给还在观望的朋友一点参考。

“新联”这个名字,在行业里的浮沉

“新联电子”这个名字,在我刚入行那会儿,其实就挺常见了。那时候,国内的电子代工行业正经历一个野蛮生长的时期,到处都是项目,到处都缺人。新联电子,作为一家坐落在南京的公司,那时候在某些细分领域,比如一些消费电子类的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装)加工,还是有点名气的。我记得当时接触过一些项目,需要找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控制能力的供应商,新联电子是名单上的一个备选。

那时候的判断标准,可能更多的是看生产能力、交货周期和价格。毕竟,谁不想用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到最多合格的产品呢?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可靠性、工艺精度、甚至是供应链管理都有了更高的期望。所以,简单地“还能用”已经不够了,得是“用着放心”。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有个客户,做的是一款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智能穿戴设备。他们之前找过几个供应商,都出现了批次性的质量问题,导致产品召回,损失惨重。后来辗转找到我们,我们当时在评估新供应商的时候,就去南京实地考察过几家,新联电子也在其中。那次考察,我主要关注了他们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自动光学检测)设备以及仓库管理。总的来说,设备是国产主流的,看得出来他们也花钱更新过,但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和管理流程的细节,还有待加强。

实际接触中的观察与思考

说到具体接触,我记得我们当时在评估新联电子的时候,就让他们提供过几款他们曾经做过的样板,并且我们也找第三方做了交叉检测。检测结果有好有坏,有几个关键的焊接点,返修率比我们期望的要高一些。当时跟他们的工程师沟通,他们解释说是因为客户提供的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里面某些元件的规格差异,还有就是客户对成本的极度压缩,导致他们不能使用更高级的助焊剂或者回流焊的工艺参数。这倒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毕竟代工的本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生产,客户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供应商就有多大的操作空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有担当的供应商,应该能够预见到这些潜在的问题,并且主动与客户沟通,提出建议。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最后导致产品质量出现偏差。我当时在与新联电子的对接人沟通时,也感受到了这种“不太主动”的特质。他们更多的是在回应我们的问题,而不是主动提供解决方案或者风险提示。

当然,我也得承认,在某些领域,比如一些对工艺要求不那么极致,但对产能和成本有很高要求的项目上,新联电子是可以考虑的。我记得有个朋友,在一家做普通家居电子产品的小公司,给新联电子下过一个大订单,他们当时反馈说,在确保了基本的功能和外观没问题的前提下,新联电子的交货速度和价格还是挺有竞争力的。可能这就是他们擅长的领域吧。

对“质量”的理解,以及新联电子的表现

这几年,电子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我接触到的很多客户,不再仅仅满足于“能用”,而是追求“好用”、“耐用”。这种转变,对代工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设备先进,更重要的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从来料检验、制程控制到成品出货,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

我在考察新联电子的时候,也留意了他们的品控流程。SMT车间看起来挺整洁的,但细节上,比如工位上的清洁度,物料的摆放标识,还有一些关键工序的操作规范,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去的那个车间,负责操作的工人,年龄构成偏年轻化,这本身没问题,但他们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以及现场的督导,给我的感觉是,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

质量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我之前跟一家台湾的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电子制造服务)厂商的负责人聊天,他们讲到,他们的质量控制,不仅仅是靠设备,更多的是靠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理解和对每一个操作员的培训。这需要一种文化,一种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这方面,新联电子给我的感觉,可能还处于一个积累和学习的阶段。

失败的尝试与经验教训

有时候,一个项目失败,或者合作不愉快,反而更能让人记住一些教训。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内部有个小型的技术改造项目,需要一些定制化的PCB板和组装。因为当时比较赶时间,而且项目金额不大,我们选择了一家离得比较近,口碑也还可以的供应商,其中就考虑过新联电子。当时谈下来的条件是7个工作日交付,价格也还算合理。

结果呢?第一个礼拜过去,对方说还有大概30%的工序没完成,理由是某个关键元器件供应商的供货延迟了。好吧,我理解,供应链问题时有发生。第二个礼拜,说总算都到了,但因为赶工,SMT的部分有几个点虚焊,需要返修。接着又因为返修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几块板子直接报废了。最后,拖了差不多15天才把样品交过来,而且这批样品,测试下来,良品率只有80%左右。最终,这个项目不得不中止,重新寻找供应商。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选择代工厂的时候,仅仅看价格和交期是远远不够的。对供应商的生产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都必须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产品可靠性有要求的项目,更应该谨慎选择。

总结与建议:如何看待南京新联电子

所以,回到“南京新联电子怎么样”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它是一家有一定历史和规模的电子代工厂,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成本和产能上有优势。如果你要做的项目,对工艺要求不是非常严苛,或者对成本极其敏感,并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盯紧过程,那么它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高品质、高可靠性、或者是一些精密的电子产品,特别是涉及到医疗、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那么我个人会建议你再多方考察,多找几家对比,仔细评估它们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我的经验来看,新联电子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可能还不足以达到某些高端客户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选择哪家代工厂,都要保持积极的沟通,把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清晰地传达给对方,并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很多时候,供应商的表现,也取决于你如何去引导和管理他们。

当然,我的这些观察和判断,都是基于我过去几年的从业经验,行业在变化,公司也在发展,说不定现在的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你自己去实地考察,多做一些功课,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最终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


Warning: realpath():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cj001.lansai.wang/wp-content/uploads)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www.zcsm.com.cn/:/tmp/) in /www/wwwroot/www.zcsm.com.cn/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