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热点要闻
因嫉妒心删掉同学专升本志愿被抓 提醒: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近年来,多地都发生了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其中既有个别教师为谋利益而篡改;也有同窗好友出于个人目的而篡改;还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志愿填报系统。其中的一起案例,作案者因篡改了四位同学的高考志愿,被当地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
(原标题:班干部嫉妒同学成绩好,删除其专升本志愿被拘留10天)
黑龙江讷河,民警接到张某报警称,其参加专升本但无法查询录取情况。民警调查发现张某填报志愿被人删除,密码也被篡改。其舍友刘某有重大嫌疑,刘某称嫉妒张某学习好,将其填报志愿删掉。刘某被拘留10日。
原标题:因嫉妒心删掉同学专升本志愿被抓 提醒: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法律专家岳屾山介绍,篡改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例,法律没有就单独的篡改高考志愿行为来做规定。因为是通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这种行为来实施犯罪,要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来追究责任。
一女生志愿遭同学恶意篡改
值班主任:高原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日期截止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考生张某等三人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别填报了各自院校。几天后,查看自己的志愿时,却发现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而高考志愿填报已结束,不能再次修改,三人立马向警方报案。
专家:避免学生“被志愿” 技术防范应增强
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被拘
无独有偶,河南中牟县考生刘某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也并不顺利。按照规定,河南考生填报志愿修改次数不得超过2次,但是7月1日当天,刘某准备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准备填报志愿时,发现自己的本科一批、二批志愿已被填报,并已被连续修改2次,无法再做修改。刘某立即向当地教育招生部门说明情况,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报警。
河南:曾发生矛盾
相关部门也再度提醒,考生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登录密码,每次填报、修改或浏览完志愿后,务必点击“退出”并关闭所有填报志愿期间打开的浏览器窗口。
警方通过侦查发现,作案者是三人的好朋友陈某,他得知三位同学的成绩出色,担心被取笑,他便利用知道三人身份证号和密码统一的机会,篡改志愿。目前浙江省考试院已恢复三人志愿,陈某被行政拘留10天。
律师: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追责
熊丙奇同时指出,要避免学生“被志愿”,技术防范应该增强。可借助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问题保护等技术手段,增强志愿报考系统的严密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篡改高考志愿的犯罪成本较低,相关法律的缺位或许是近年来该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处理此类情况时,考虑到涉事学生的前途,如果没有产生具体伤害后果,往往会从轻处理,然而这种网开一面,却助长了相关的违规违法犯罪。
浙江:自己没考好
经公安机关查明,犯罪嫌疑人系刘某同班同学乔某。因在校期间曾因琐事发生矛盾,乔某在看到刘某的高考填报志愿账号及密码后,进行恶意填报。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依法依规处理中。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博山信息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博山信息港,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博山信息港,http://www.zcsm.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